![]() 云南玉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推测追溯的东西,云南玉究竟是不是明代传入宫廷,如今尚未找到相关文献与实物证据,但到了清代,翡翠确实已经进入宫廷,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史实。 “由上述档案可知,翡翠进入宫廷的时间不晚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可能是由云南地方官吏进贡。档案上均称翡翠为玉,这比《徐霞客游记》的‘翠生石’有所提升、有所推进到玉的范畴,这是重要的进步。至迟到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非云南地方官吏已向廷内进贡翡翠器物,在全国除云南一地之外,其他各地可能已普遍称云南玉为翡翠。”
在清宫档案中,杨伯达先生还发现,清宫晚期翡翠玉石出现了天价:“不知何故,当时廷内称翡翠为‘绿玉’。粤海关、织造接到传办绿玉咨文后,往往以‘恐难依期办足’、‘实属无从购觅’等语推诿,其根本原因是‘海关厘局收数短绌,军务、河务拨款多而且急,形同竭蹶,前项工料银实难 筹拨’。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翡翠玉石价格飞涨,乾廷传办的数量也较多,因而各关不堪胜任,一次很难付出巨额款项以完成传办活计。如一次传淮安关办理的绿玉活计共有‘绿玉竹节式镯子三对、绿玉双喜字耳挖勺式小长簪一只、绿玉双喜字耳挖勺长簪六只、绿玉双喜字钳子二 对’。这4种17件绿玉活计,共用银39994两,每只绿玉活计平均价钱为2352.58两。这一价钱已经再三核实。是不能再降的 便宜价格(当然,晚清宫廷及派出机构 极端腐败,过手内帑或贡奉金银时其隐情是不言而喻的),说翡翠活计已达天价是不过分的。”当时翡翠价格猛涨,除翡翠玉石本身品质高贵之外,还有另外二个原因:一是新疆动荡不安,交通受阻,和田玉输送有困难:二是经过比较,岫岩玉、蓝田玉和独山玉品位不高;三是清宫特别是慈禧太后热烈追捧翡翠玉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