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可以穿越回到古时候的某个年代去生活,很多人会选择宋代。因为宋代物质富足、艺术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宋代的风韵与精致,使得温酒成为当时上流人士的时尚。这是一个北宋湖田窑的青白釉温碗和注子,注壶是用来装酒的。不过,温酒到了宋代已全然没有了三国时期“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英雄豪气了。宋人特别追求心灵安逸的清雅自饮,然后浅斟低唱,用词和着酒,大玩风花雪月。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元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青花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其价值在于瓶颈一侧的铭文,这也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刻有铭文的青花瓷。这段铭文写了62个字:“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也就是说,在公元1351年中国就已经造出了青花瓷。说起这对青花瓶,有个真实的故事:1920年的时候,旅英华裔古董商吴赉熙先生就把这对青花瓶从英国带回北京的琉璃厂,请当时古玩专家掌掌眼并打算出售,遗憾的是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手都认为这对珍宝是赝品。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最初也是用来装酒的,它的瓶口很小只可以插一枝梅,非常符合中国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元代的霁蓝釉梅瓶现在世界上只存3件。扬州博物馆的这件是最大、最完整的,故宫博物馆和法国集美博物馆也各有一件这样的梅瓶,不过那两件梅瓶都是有一些缺陷的。这个梅瓶也有一个故事:这个梅瓶在一个普通人家传承了600多年,到了“文革”时期,妈妈怕因为此瓶而遭到伤害,就用墨汁将它的周身涂得漆黑。直到1976年,这户人家的儿子瞒着母亲将此瓶以18元卖给了当时扬州市的文物商店。一件元代的瓷器精品在民间辗转了600多年能够保存得这么完整,真的算是一个奇迹。 深邃无边的明永宣青花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明中晚期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它所体现的审美层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无边的艺术底蕴。 迄今为止,宣德的蟋蟀罐是陶瓷收藏界最珍贵的一个品种,据说传世的蟋蟀罐只有3个被保存下来,因为宣德皇帝少年得志,他是非常得到他爷爷永乐皇帝朱棣的喜欢的。从小带他南征北战,请*的国学大师来给他讲学,就连漠北征战的时候都带上他,还经常带他到老百姓家去体验民情,让他从小懂得关爱百姓。宣德皇帝在军阵之余非常喜欢斗蟋蟀,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当时朝廷的斗蟋蟀玩虫之风非常盛行,景德镇的官窑由是烧制了大量的蟋蟀罐。非常可惜的是,宣德皇帝英年早逝,38岁就驾崩了。继位的小皇帝正统皇帝朱祁镇当时只有8岁,皇太后担心皇帝玩物丧志荒废学业,不仅下令砸掉宫中所有蟋蟀罐,而且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同时规定朝廷和民间再也不准烧制蟋蟀罐,一直到正统、正德时期仍停止烧造。 宣德蟋蟀罐仅有三件传世品,其中一件还缺盖。明代文献有宣宗赠宠物予大臣的记载,据此推测,这三件传世品大概也因此离开宫廷而侥幸地逃脱了灭顶之灾,使它们在故宫以外保全至今。1993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发掘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时,出土了大量碎瓷片,由此复原出宣德蟋蟀罐17件。 老板微信:sjy77737(复制号码添加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