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器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俗称的“明大粗”。这个明大粗,并非指粗糙,而是指率性的工艺、不重细节的加工。通常认为明代玉器继承了宋元的特点,造型粗犷,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胎体较厚,镂雕用法广泛,平面雕两层花,俗称“花上压花”。装饰线条刚劲利落,棱角分明,不拘小节。 明代玉器工艺的发展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 明早期:明初玉器出土和传世的均有佳作,风格继承元代,严谨而精美。上世纪70年代初,山东邹城朱檀墓(1389)出土了冕饰、玉带、玉佩、玉圭、玉砚、玉笔架、玉杯等玉器,表现了明宗室亲王生前和殉葬用玉的状况。这类玉器所采用的玉材光泽较强,碾工遒劲,磨工精润,不重细部,明显保存着元代玉器的遗风。严格地说,明初玉器无自己的风格,许多出土物玉带板应归入元代范畴,或原本就是元代遗留的玉器。 明中期:明朝中期玉器趋向简略,承袭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盛,出现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如青玉松荫策杖斗杯等。明中期加工与集散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江西等。 明晚期:晚明前城市经济繁荣,民间富裕,玉器产量增加。当时苏州制玉业代表着全国玉器工艺的发展趋势,著名玉工陆子刚就出自苏州。当时古玉已成为古董(或称古玩),是高价的特殊商品。商人为了获取高利,便用劣质玉、掺色玉等廉价玉材制造了大批假古董。同时玉器数量激增,艺术粗犷,精工较少,有的多与金银宝石镶嵌工艺结合。晚明符瑞吉祥的谐音题材风行,这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案,其功能首先是祈福,其次是工艺。 明代玉器加工可以总结出这么几条: 1、明代谷钉纹,多以管钻套打,谷钉较大横竖成行,周边有明显的套打痕迹。 2、动物造型的耳内多用锥钻打凹,少见直筒。旋纹细而不均。 3、阴线宽深粗犷,边棱锋利,槽地砣痕明显,其过线,岐出现象比比皆是 4、底子处理不清,不整,俗称“麻底”。 5、明代装饰用线以宽而深的阴线为主,截面呈“V”字型,抛物线状,首尾均出峰。 6、明代玉器的玉材主要使用质地细腻温润的和田玉。 关键词:明代,玉器,有,哪些,特征,明代,玉器,有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