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 美玉 文化
石晶缘珠宝翡翠批发
当前位置: 翡翠 > 翡翠玉雕大师 >

高新亚-小亚玉舍玉雕工作室

时间:2021-07 编辑:石晶缘点击:


高新亚,谓:小亚,生于1990年,河南省沈丘县人。2006年从业学习雕技艺、绘画与创作,主攻白子冈牌,后得名师指点自成一派。

 

工作室介绍

    在雕刻技艺上,小亚不拘泥于技法门类之中,仅唯贤而学之。其作品精致之美,繁简错落,彰显刀功;其造型之新颖,构思巧妙。而在技法融合的原因深处,则根植着他对雕艺术的独到认知,即艺术的 高境界在于包容。艺术不应有派别,艺术的好坏也不应有定论,人们只需要以平静淡泊的心态加以审视与取舍,因为万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

 

  在小亚看来,雕应遵循“天人合一”的信条,即石与人工相结合所造就的独特艺术。对于人与艺术之间的因果关联,他认为应“为主,人为辅”,石处于主体地位。一切的雕刻与琢磨,都是为了展现石 美的姿态。他对石有着虔诚的尊重与珍惜,尊重每一块石的原貌,因势而制型;珍惜每一块石的来之不易,予其妙思于精工。

 

  在技法上,小亚也是随性与包容的,一切顺其自然。技法可以广见, 终要全部忘记。他认为,学习技法要走得进去,但更要走得出来。走进去领会其中的诸多奥妙,却又不能被束缚其中。恰似太极的精髓,心静定万物,有形化无形,终集大成。

 

  在创作思路上,小亚认为雕总要有关感悟与心情,追求一种灵性的诉求。这无关成本,也无关利润,而是将创作建立在某一种感觉之上。这种感觉是被现实中的某些人或物所触动的,没有规律,也毫无预期,可以说雕是由感而发的艺术。顺其自然,不刻意做作。

 

  艺术从来都不是单向性的,人们在创作的同时,也让作品映射出自己的内心。这样的艺术才值得欣赏与推崇。雕也是如此,真正美的作品一定是作者遵从纯内心的结果。艺术是心境的一种集中反映,当你心中豁达,作品也必然大气,当你心思细腻,内心的情感也必定会温润如之美。或者可以这样说,石知道每个人心中 真实的答案。雕人是寂寞的,他们要将自己放逐于思想的荒野中,与自己对话,那些现实中的苦涩也可能要再次体会。每次雕刻作品,小亚都告诉自己,心境要平和,这样雕琢出来的作品神态才会饱含微笑和亲惜。只有真正雕刻作品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灌注的心血,才能更好的平衡艺术与利益两者的关系。这一切也让小亚更加谦和,对这个世界不骄不躁,不轻视也不自傲,只做自己能够做到的。因为听得到的比较虚,看到的比较远,自己够得到的,才是 真实的。

 

作品展示

-

获奖情况

2013年作品《自在观音》在芒市第三届“金象奖”雕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2013年作品《意》荣获芒市第三届“金象奖”雕大赛金奖;

2013年作品《四大天王》荣获芒市第三届“金象奖”雕大赛铜奖;

2013年作品《自在观音》荣获第四届“满乾”杯黄龙雕刻大赛银奖;

2013年作品《持莲观音》荣获第三届芒市“金象奖”雕大赛优秀奖;

2014年南红作品《观自在》在首届昆明文化旅游博览会“世博.云杯”雕作品大赛中荣获银奖;

2014年作品《义薄云天》在首届昆明文化旅游博览会“世博.云杯”雕作品大赛中荣获铜奖;

2014年南红作品《观音》在昆明文化旅游博览会“世博.云杯”雕作品大赛中荣获铜奖;

2014年作品《义薄云天》在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精品邀请展”中荣获银奖;

2014年黄龙作品《观音》在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精品邀请展”中荣获铜奖;

2014年黄龙《自在观音》在首届昆明文化旅游博览会“世博.云杯”中荣获银奖;

2014年南红作品《清心》在首届中国大凉山南红玛瑙节“鹰奖”暨中国石雕“神工奖”中荣获金奖;

2014年南红作品《观自在》在首届中国大凉山南红玛瑙节“金鹰奖”暨中国石雕“神工奖”中荣获银奖;

2014年南红作品《义薄云天》在首届中国大凉山南红玛瑙节“鹰奖”暨中国石雕“神工奖”中荣获银奖;

2014年南红作品《瑞兽》在首届中国大凉山南红玛瑙节“鹰奖”暨中国石雕“神工奖”中荣获铜奖;

2014年黄龙作品《义》在中国石雕刻“华奖”中荣获银奖;

2014年黄龙作品《清.净》在中国瑞丽第八届“神工奖”雕大赛中荣获银奖;

2014年黄龙《义》在中国石雕刻“天工奖”中荣获铜奖;

2014年黄龙作品《自在观音》在中国石雕刻“天工奖”中荣获优秀奖



关键词:高新亚,高,新亚,小亚,玉舍,玉雕,工作室,
------分隔线----------------------------